强化基层组织作用,建强自然村党组织,在农村水环境整治、生活垃圾治理、乡村绿化美化等工作一线建立“行动支部”。一体化、高标准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、所、站建设100%全覆盖,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、所、站与区镇、村党群服务中心、站、点和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协同推进。引导农民积极参与,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,调动群众积极性,进一步完善“美丽庭院”星级户评比机制,提*美*庭院星级户的创建比例和创建水平,加快美丽菜园扩面提质,注重政策激励,倡导践行文明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。开展示范引领,发挥典型带动作用,开展各类群众性创建活动近300场。
推动精神文明建设。持续推进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。充分发挥“小马甲”志愿服务队作用。强化文化阵地建设,用活用好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综合文化服务中心,突出文明实践实效,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文明活动的积极性。
涵养城市文化气质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,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,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。深入挖掘文化资源,规划建设珠海历史文化遗产游径线路,积极申报历史文化名城。优化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,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(所、站)、文化站、村居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。建设特色公共文化空间,打造一批“城市书房”“小剧场”等城市文化新地标。深入推进全民阅读,建设“书香珠海”。举办珠海艺术节、华语纪录电影大会、珠海市民艺术荟等文化活动。大力支持精品创作,打造一批叫好又叫座的原创文艺精品。持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,扶持国有文化企业集团做强做大。做好非遗的保护与传承,推动文化产业加快发展。
(三十三)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。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加强农民思想教育,深入推动农村移风易俗,培育文明乡风。实施基层理论宣讲“千军万马”工程,结合打造新思想学习教育实践基地,深入开展“听党话、感党恩、跟党走”宣传教育活动。拓展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、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,发挥乡镇(街道)实践所和村(社区)实践站作用,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。加强农村公共文化阵地建设,创建一批全国、省级文明村镇,拓展乡村“复兴少年宫”建设覆盖面。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、“三下乡”等活动,大力弘扬红色文化、优秀农耕文化。举办乡村“村晚”、戏曲进乡村演出等群众性文化活动,丰富乡村群众文化生活。